佛教念佛,聖經祈禱,就是要淨化我們的意識。也就是我們的精神思維體,稱為“意識體”簡稱“意識”。

清靜的意識,就是靈性。污染的意識,就是靈魂。

老子道德經說:〈長而不宰〉讓很多事物成長,不要去主宰它。

表達我們的心性,一個很重要的要領,就是不能用壓抑的方法,而是要洞悉它。

經典看多了,只是得到心的領悟。而內在的性、過去的性,並沒有改變,只是改變外在的心。這種現象稱為‘紙上悟道’或稱‘相似境界’。

開悟的人,他比一般人更有服務的精神;他比一般人更謙虛;它比別人更能夠忍人所不能忍。

今天你要離開這個世間,表示你的業緣已盡;你不要有遺憾,因為遺憾會讓你再輪迴。

如果你有開悟,內在覺醒過來,你會把業轉成緣。

一個修行者,他是無畏的。他不在乎別人加諸他身上的一切壓力、一些批評;他只在乎檢討自己,怎樣改進,所以他會非常自在。

開悟之後的現象是什麼呢?就是「天下本無事」。

我們要慈悲的有智慧;也要有智慧的慈悲。

你無法殺死五毒: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你只能把它轉化、同化。

修行過程中,一邊修,一邊會傲慢,也一樣會貪瞋痴。但心裡明白、有準備就好。

你能夠無條件相信一個人、一件事物,你是有福報的。

修行的事是:自然形成的‘肯吃虧的心’讓你佔到的便宜。

若有人辱你、罵你、害你、那只是在展現他的業障,不是要害你的。他的身心被前世的業所綁,傷害我們是我們的因緣,如果你懂,你將協助他,渡過那一種痛苦的階段。

修行的正見,就是必須找一種‘善知識’來引導我們。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有云:不因善知識而開悟者,萬人中不得一人。

人為什麼要修行?比喻我們的肉體,餓了要吃飯。精神餓了怎麼辦呢?修行就是讓精神吃飯。

如果把眾生當成佛來尊敬,就會得到佛性的相應。如果把周遭的人,當作眾生來對待,就會得到貪瞋痴的回應。真佈施不怕遇見假和尚,尊師敬佛的功德是依【尊敬心】而產生,與被尊敬者是無關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轉識成智        

見性之要,首在轉性,若欲轉性,先明心性。

譬如馴獸,須知其性,隨性教化,自能受法。

亦如盜賊,伺機蠢動,若明其意,銷聲匿跡。

唯忌壓抑,積久成疾,洞悉心性,即是轉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