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福報不會因為無所求而增一分,也不會因為有所求而減一分。

修行有如『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』,在那個「時」,你才能知道你的「兵」,是否能堪一擊。

不思光明,不思黑暗,即是解脫。世間所有的煩惱,都是來自於“習慣性之得失牽掛”唯修解脫,方能免於苦惱。

『悟已則止,必莫有思,思則以智害性,為子傷本。』大意是說:修行人不能落入“頑空”,不可以認為“動念即錯”,生活中遇到疑惑之時,要『且任思量,令事得濟』。就是說,要審慎思考,讓事情圓滿。

“平常心”是一種解脫後的智慧。

唯有能超越光明與黑暗,不去分別福報與災難,才是真正的解脫。

滾動的石頭難以長出青苔,搖動的水無法沉澱混濁。定下心來,一門深入,內修外行,道必可成。

經中有云:「南閻浮提眾生,其性剛強,縱遇明師,旋得旋忘‧‧」 因此我們要常思慚愧心,努力精進。

難道神佛不能幫我們消除逆境,排除障礙嗎?其實那是信士〈宗教的信徒〉的想法,修士〈修心養性者〉是不會這麼想的。

一個人最大的福報,就是當外面的環境,需要我們的時候,我們的專長可以奉獻的上。

修行需要在心地上下功夫,用心做事,事事都是修行。用心生活,生活也是修行。

有心就有辦法,用心才有力量。用菩提之心,對待任何事物,當中自然有菩提。

佛跟道在本質上可說是殊途同歸,佛、道是可雙修的。

唯有修解脫,才能生智慧,如果只修智慧,一定會生傲慢。

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有智慧之時,當下就落入了“我執”跟“傲慢”,最多只是一個“辯才無礙”的「善說法」的「理想家」,而無法成為一位「行深般若」的「實踐家」或「善知識」。我們必須將智慧,付諸於行動,融入於生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